摘要: 雪域欢歌70载·西藏启航新时代|耄耋老人见证西藏变迁 新华社拉萨8月21日电 题:耄耋老人见证西藏变迁新华社记者王泽昊 在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之际,经历过残酷的封建农...
雪域欢歌70载·西藏启航新时代|耄耋老人见证西藏变迁 新华社拉萨8月21日电 题:耄耋老人见证西藏变迁 新华社记者王泽昊 在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之际,经历过残酷的封建农奴社会,见证了新旧社会日新月异的变迁,耄耋老人们庆幸自己有生之年能够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感慨社会制度的变革对他们的深刻影响。 在旧西藏的日喀则“曲瓦庄园”,生活对于当时的农奴多扎木来说只有“三天”。一天低三下四无偿服侍领主;一天给富农家帮工,换少许糌粑充饥;一天卖力地种从领主那里租来的地。这样的苦日子,如太阳每天照常升起一样固定。 “我们租种的3亩地,每年产的青稞要交给领主6个‘卡如’(一种容器,一次可装28斤青稞),剩下的全部还上一年从富农家借来的粮食,大约30个‘卡如’。”现年86岁的多扎木说,一年到头,自己留不下一粒青稞。 不仅如此,多扎木家每年还要给领主上交各种各样的税,如粮食税、羊毛税、羊肉税、柴火税、饲料税……名目繁多的税种让人苦不堪言。 在旧西藏,依靠对土地的绝对占有,三大领主(官家、贵族和寺庙上层僧侣)掌握着农奴的生死婚嫁,可随意用于赌博、买卖、赠送等,广大农奴毫无人权可言。 年近八旬的山南市克松社区居民洛桑卓玛,每当走到社区门楼时,总会驻足仰望刻在门楼上那行字——“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克松”。触景生情,老人的思绪常常被拉回从前。 “旧西藏的克松庄园门口,一年四季都悬挂着一根象征农奴主司法特权的法杖,这代表克松比其他庄园更加黑暗和残酷。克松的农奴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洛桑卓玛哽咽道。 位于川滇藏交通要道上的昌都市左贡县列达村,81岁的仁增拉拥老人精神矍铄,回想起第一次见到解放军时的场景,仍记忆犹新:“当时我只有10岁。解放军不吃老百姓一口糌粑,还送给我们衣服、鞋子和罐头,得到了大家的欢迎和拥护。” “见到解放军个个都很和善友好,村民们都激动得很!”那时的仁增拉拥,与当地众多出身贫寒的孩子一样,常年为农奴主干活,每天的口粮只有一小勺炒青稞,吃不饱穿不暖。 1951年,随着“十七条协议”的签订,西藏迎来了和平解放。饱受封建农奴制压榨、摧残的广大农奴、奴隶,终于看到了解放的曙光。西藏民主改革后,百万农奴翻身解放,雪域高原迎来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 民主改革后,多扎木从领主家的仓库里分得了牛羊肉,兴冲冲地跑回家,当晚一家人燃起篝火,一边煮肉一边跳舞。多扎木清晰地记得当他吃第一口肉时,眼泪不禁流了出来。 如今,多扎木住着美观敞亮的二层藏式民居,家里的6台卡车和拖拉机整齐摆放在院子的车棚里。3个儿子勤快肯干,依靠外出务工、跑运输、种庄稼,一家年收入20万元左右。在儿孙的精心照料下,老人衣食无忧,安度晚年。 克松,昔日农奴眼里的“人间地狱”早已换了人间,宽阔的街道,雕梁画栋的藏式民居,步履匆匆却满脸祥和的居民,都展示着村庄的巨变与希望。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在克松投资近4000万元,启动“生态文明小康示范点”建设,整修排水、照明、绿化系统,修建便民服务中心、农家书屋等,人居环境焕然一新。2017年,克松社区所有贫困户实现脱贫,2020年,社区人均年收入达到2.5万元,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实现新的飞跃。 “现在我平时穿的衣服都比旧西藏贵族穿的要好,想吃什么都有,看病也很方便,我现在唯一的愿望就是能多活几年,好好享享福。”洛桑卓玛说。 近年来,随着川藏公路不断升级改造,由川滇自驾和骑行入藏的游客络绎不绝。列达村群众抓住机遇,纷纷开办“藏家乐”,吃上了“旅游饭”。2017年,列达村实现整体脱贫摘帽。2020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6925元,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中国商业网资讯门户;更多内容请关注中国商业网各频道、栏目资讯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 “来自:(非中国商业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本站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鲜花 |
握手 |
雷人 |
路过 |
鸡蛋 |
2021-09-02
2021-09-02
2021-09-02
2021-09-02
2021-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