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新社成都7月23日电 题:时隔16年再访成都文殊院 班禅:普度众生永远在路上中新社记者 郑巧“我16年前有幸朝拜过文殊院,今天再一次到来,非常高兴、殊胜,也感受到了文殊菩萨的...
中新社成都7月23日电 题:时隔16年再访成都文殊院 班禅:普度众生永远在路上 中新社记者 郑巧 “我16年前有幸朝拜过文殊院,今天再一次到来,非常高兴、殊胜,也感受到了文殊菩萨的智慧加持和对中华大地的祈福、保佑。”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中国佛协西藏分会会长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近日来到四川成都文殊院,礼佛开示。 7月12日,班禅来到成都文殊院,礼佛开示。 中新社记者 郑巧 摄
文殊院始建于隋大业年间,距今已有约1400年历史,寺藏佛陀舍利、玄奘法师舍利、康熙御笔亲题“空林”等宝物。2005年,班禅曾到访文殊院,他当时的题词至今仍悬挂寺中。 12日,文殊院僧人持宝伞、香炉等迎请班禅。班禅入大雄宝殿礼佛,诵《炉香赞》《心经》《回向偈》,并为在场僧众开示。 7月12日,班禅来到成都文殊院礼佛,诵《炉香赞》《心经》《回向偈》。 中新社记者 郑巧 摄
班禅说,中国佛教有三大语系,同根同源,在不同的信众群体中形成了相对差异化的传承方式,但都有着共同的理念、价值、信仰,和对真理的追求、对因果的敬畏。特别是在新中国,中国佛教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在新时代,三大语系交往、交流更加密切频繁,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佛教中国化,为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地区安宁、人民幸福作着贡献。 班禅指出,要防范佛教迷信化、神秘化、商业化。在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长河之中,历代的先贤大德们如理如法、契理契机,使每一阶段的佛法传承同当时的社会发展、时代需要、信众需求相结合,成为当时社会的服务者、贡献者。我们要追寻先贤的足迹,跟随佛陀步伐,使佛教成为新时代服务祖国、服务人民、维护和平的积极正能量。 7月12日,班禅来到成都文殊院礼佛,为在场僧众开示。 中新社记者 郑巧 摄
文殊院方丈宗性大和尚说,大师结合多年对汉藏精典的深入研究,在开示当中,把最深奥的佛理所表达的社会责任,用容易接受和理解的语言,在短时间内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希望文殊院的信众和四众弟子们,能够谨记大师教诲,作出应有贡献。 7月12日,班禅来到四川成都文殊院,朝拜佛陀舍利。 中新社记者 郑巧 摄
随后,班禅朝拜了佛陀舍利、玄奘法师舍利。在参观藏经楼后,班禅还与成都佛教界人士座谈茶叙。 “每一个出家人都是佛教、佛法同众生之间的窗口,我们怎么去做,众生就怎么去认识。别人可能不会因为你的信仰而尊重你,但会因为你的行为而尊重你的信仰”,班禅在座谈时语重心长地说,“普度众生永远在路上。” 7月12日,班禅来到四川藏语佛学院考察调研,在学院礼堂讲经并为僧人摸顶赐福。 中新社记者 郑巧 摄
当天,班禅还到四川藏语佛学院考察调研。他参观了学员宿舍、学院辩经场和图书馆,考察学员上课情况,在学院礼堂讲经并为僧人摸顶赐福。 7月11日,班禅来到成都武侯区吉福社区考察调研,了解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情况。 中新社记者 郑巧 摄
11日,班禅先后到成都武侯区吉福社区和成都祥瑞少数民族法律援助服务中心考察调研,了解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情况。他指出,十世班禅大师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就提出了“宪法进寺庙”,六十多年过去了,这方面的工作任务仍然很重。希望能对宗教界、信教群众和农牧民进行更多法律意识宣传,树立大家对法律的敬畏心。 7月10日,班禅来到成都天府国际机场考察调研,了解机场建设运营情况。 中新社记者 郑巧 摄
在成都期间,班禅还考察调研了天府国际机场和成都科学城天府新区,了解有关建设情况。(完) |
鲜花 |
握手 |
雷人 |
路过 |
鸡蛋 |
2021-09-02
2021-09-02
2021-09-02
2021-09-02
2021-09-02